• 软件下载
  • 说明书
  • 视频教程
  • 帮助文档
TubesT-循环套料

一、功能简介

 

当单零件很长,而排样时有多根余料很短的时候,可以使用循环套料将长零件自动裁断排入余料内,切割完后将短零件焊起来,来提高管材利用率。

TubesT 从1.47版本开始支持循环套料。循环套料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得到高利用率,还会自动打标零件编号和焊接标志,方便对接。

二、使用方法

 

1.权限相关

 

循环套料是钢构版专属功能,若打开排样界面若没有循环套料的选项,需要先领取或开启权限

 

2.通用参数讲解

 

(1)可用管型:目前未作管型限制,支持截面为圆管、矩形管、角钢、槽钢、H钢、T型钢等管材。

 

(2)接头类型:即零件被裁断时,接头处是什么形状。

 软件中鼠标悬浮至后面的小问号即可看到对应的接头样式及常用参数所指:

 

下表是基于TubesT25V2.2版本的支持情况,若与下表不符,请《查看版本》并 升级软件 至最新版

接头类型 示意图 可用管型 是否支持过焊孔(仅H钢) 开坡情况
直切接头 无管型限制

方管圆管:V上坡口、V下坡口

H钢翼板:V/Y上坡口、V下坡口

(以上均可选择开单侧坡口)

中心Z形接

无管型限制

H钢翼板:V/Y上坡口、V下坡口

(以上均可选择开单侧坡口)

边缘Z接头

仅支持H钢、T型钢拼接成的H钢

翼板可开V下坡

(位置见左示意图)

V形接头 仅支持H钢、T型钢拼接成的H钢 /
斜切接头

H钢、T型钢拼接成的H钢

(热轧)角钢

(热轧)槽钢

 

H钢翼板支持开焊隙坡口(即V上/下坡口)

*角钢、槽钢暂不支持开坡口

 

(3)最短料头即裁断后的得到的短零件(也称料头)长度不可小于该值。若此处参数填写600 mm,则裁断后的零件长度一定≥ 600 mm。

 

(4)过焊孔(TubesT 25V2.2新功能):即在H钢接头处生成过焊孔,支持设置过焊孔半径。

支持对【直切接头】、【中心Z形接头】和【斜切接头】生成过焊孔。

生成的过焊孔默认封口,其他参数与【H钢端面刀路优化】中一致。

 

(4)焊接位置:即允许裁断的位置范围。

若此处填写 “0<焊接位置<0.35” ,则表示允许在从零件某一端起,在长度的35%的范围内允许裁断,可以避免在零件正中间裁断。

若此处填写 “0<焊接位置<0.5” ,则表示允许在从零件某一端起,在长度的50%的范围内允许裁断,即允许在零件正中间裁断。

 

(5)避开孔距:即裁断后端面距离孔的最小长度。

螺栓孔等孔洞不能被焊接,否则会影响下道工序的拼接装配,所以裁断位置要避开孔一定距离。

若此处填写20 mm,则表示裁断位置在离孔20 mm以外。

 

如下图是一个没有孔的零件,最短料头600 mm, “0<焊接位置<0.35” 时,零件的裁断情况。绿色框内是零件的可裁断区间。

零件的可裁断区间越大,可得到的短零件长度种类越多,可放入的余料种类就越多,就可能会越省料。

 

(5)单零件裁断次数:每个零件默认裁断一次,若想多次裁断,可用【手动裁断】功能。

 

(6)裁断的零件总数:决定焊接次数,影响焊接成本。

 

①损耗比

一批零件实际排样用的管材允许比理论值多,多的程度用该值表示。主要用于调节裁断的零件总数与利用率的关系。

若此处填写2%,当实际损耗大于2%时,会不断优化利用率,将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当实际损耗小于2%时,会减少裁断次数,来保证在相同用管数下,裁断次数最少;

若此处填写0%,则表示实际用管数=理论最佳值,此时是最省料的。

 

②限制裁断系数(TubesT 25V1.1,即1.61版本新功能)

1.61 版本优化了循环套料利用率。用新版本可得到更好的排样效果。并用【限制裁断系数】取代了【损耗率】。

若不勾选该项,则不对裁断总数做约束,会优先呈现最省料的结果。

若裁断系数填写2,则对裁断的零件总数做限制。会在兼顾利用率的同时,呈现出“裁断零件总数≤ 排样结果的管材数量*2”的结果。避免裁断次数过多。

 

    •  

(7)根部间隙:焊接前在接头根部之间预留的空隙叫根部间隙,也称装配间隙。用于打底焊时能保证根部焊透。在软件里可通过设置根部间隙,来留出该值(即使料头变短),保证填充焊液后零件长度不变

 

(8)坡口参数:若您是非坡口机可忽略该项,若您是坡口机,记得开启坡口权限

各种接头的开坡情况上文表格已详细说明。

 

  • 通用参数:
    • 坡口角度:指单个零件的翼板开坡角度,如下图所示。V坡坡口角度设置为负时,生成的坡口即为下坡口。
      • 对于非工字钢、非封闭截面的管型,设置负的坡口角度无法生效。

    • 单侧坡口(TubesT 25V2.2新功能):勾选后,可以仅在接头处其中一侧零件生成坡口,另一侧保持直切,在保证焊接强度的同时,节约了双边开坡的时间成本。
      • 此参数默认不勾选。

    • 中间段刀路比例:当选择V上坡并勾选了【保留直切刀】/选择Y坡时,为了保证加工翼板坡口刀路时,零件不会提前掉落,所以会留一段最后切。所留中间段长度可根据【中间段刀路比例】进行设置。具体含义见下图。

 

  • V坡参数:
    • 刀路方案:两种方案刀路的起点和中点不同,均不会改变设置的坡口角度。初次切割、或没有特殊要求,推荐使用【指向翼板下缘】。
      • 若存在V上坡R角处切不断的情况,可以选择重新选择:
        • 工艺区分】(调整工艺硬烧断)
        • 或者下文【保留直切刀】(多切一刀)
        • 或者选择另一种方案【指向腹板刀路边缘】(注意腹板R附近有很小的一块会多被多切)。

二者的区别是光能割到的位置不同,如下图,绿色位置即为光扫过的位置:

 

    • 保留直切刀:在不同工艺下,对 <V上坡>刀路的要求不同。
      • 若您的机器功率较高,只需要一刀坡口刀路就可以将零件切断,则无需勾选勾选;
      • 若调试工艺后,发现仅一刀坡口刀无法将零件切断,可勾选该项,勾选后,V上坡的位置会多一刀直切刀来协助将零件切断;

  •  

 

  • Y坡参数:
    • 留根高度:翼板根部的直切高度,也称钝边高度;

 

 

  • 各接头特有参数:
    • 中心Z接头:
      •  缺口长度:是Z接头的特有参数,指该接头的长度;
      • 腹板对接余量:将接头刀路从中心向翼板偏移,避免管材偏差导致无法拼接,最高设置为10mm;

      • 如果想在排样后对中心Z接头的腹板对接余量进行调整,可使用【Z形对接刀路优化】:

      • 端面补齐:便于B3卡盘拉料夹持,教程详见:TubesT-智能设置端面补齐

 

    • V形接头:
      • 背面留根:腹板根部的直切高度,见见图;

 

    • 边缘Z形接头:(详细介绍见:TubesT-循环套料-边缘Z接头
      • 定高延伸:定高刀路往腹板上拐下来的一小段刀路(该参数可填0),见下图。
        • *为什么要该参数?如果没有定高延伸这一段的话,直接在R角附近穿孔,可能穿不透;
      • 坡口角度:指边缘Z接头翼板坡口角度。

 

    • 斜切接头:
      • 斜切切断线添加坡口:勾选后接头处以默认的45度生成坡口法向量;不勾选接头处则是直切法向量。
      • 端面补齐:便于B3卡盘拉料夹持,教程详见:TubesT-智能设置端面补齐
      • 焊隙坡口(TubesT 25V2.2新功能):焊隙坡口的坡口角度指的是相对于45度切断线坡口的偏移角度,如下图所示。勾选焊隙坡口后可以编辑坡口角度,角度为0即纯斜切,角度为正时开上坡口,角度为负时开下坡口。

 

三、效果演示

 

循环套料会自动对子零件(也称接头/料头)添加打标编号和标记,便于下道工序分辨焊接位置。

    • 例如一个零件名为”工字钢”的零件裁断后,会生成一个名为“工字钢-P1-1”和另一个“工字钢-P1-2”的两个零件。
    • 当零件上原本就有打标文字时,仅保留循环套料生成的打标字。
    • 对接处会生成便于拼接的打标刀路,拼接时将两个打标刀路对齐,就是完整的零件了。

 

注意:目前循环套料仅支持100根管材内的计算。